【病因病机】 胎儿出生后禀赋不足,或护理失慎,腹部中寒,寒邪凝滞,气机不利,而 夜属阴,脾为至阴喜温而恶寒,腹中有寒,故入夜腹中作痛而啼;或胎儿内有蕴热,心火上 炎,积热上扰,入夜心神烦躁不安而致;小儿心气怯弱,若目见异常之物,耳闻特异之声,突 然惊恐,伤及神志,心神不宁,神志不安,故睡眠中发生惊啼。
【辨证】 白天一般能安静入睡,入夜易啼哭不安,或定时啼哭为主症。脾脏虚寒证者, 啼哭声音低弱,面色青白,吮乳无力,睡喜蜷曲,腹喜摩按,大便溏薄,小便色清,四肢欠温, 唇舌色淡,舌苔薄白,指纹淡红;心经积热者,啼哭声音响亮,见灯火则哭声更剧,烦躁不 安,面赤唇红,身腹俱温,便秘溲赤,舌尖红、苔黄,指纹红紫;暴受惊恐而致者,时突然啼 哭,似见异物状,精神不安,睡中时作惊惕,面色青灰,舌质、苔无异常变化,脉来急数。
脾脏虚寒者,加脾俞、胃俞、足三里夜啼笔趣阁、阴陵泉,诸穴丅,留针30分钟,针后加×;心经积热 者,加少府、劳宫,诸穴⊥,持续行针数分钟出针,加少冲↓、中冲↓、暴受惊恐者,诸穴⊥ 或,留针20分钟,间断行针。
【方义】 印堂镇惊宁神。内关、神门均有宁心安神之功。诸穴⊥疾出针兼有清热作用, 加灸则兼有温补阳气之功小儿夜啼符。少府、少冲、劳宫、中冲清心泻火,宁心安神。
【疗效】 本方对本病疗效甚佳,一般患儿属实证者经3~5次治疗、虚证者经10余次治 疗,即可获愈。
验案举例:张××,女,初诊于1976年12月7日。出生已1个月,20余天来,白天睡眠偏多, 入夜则啼哭不止,甚则通宵达旦。口中气热,面赤唇红,舌尖红赤、苔色黄,小便短黄,大便 干结,指纹沉紫。证属心经热盛。使用上方1次,当晚啼哭减少。守原方又针2次,大便复常, 夜间啼哭等症消失。月余之后追访,停针后疾未再发。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