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小儿初生之时。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1岁 牙牙:婴儿刚开始学说线岁 龀、童龀[chèn]、齿龀、龆龀[tiáo chèn]、始龀、龆年、髫年:指儿童换牙,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总角:借指幼年九龄:为9岁。黄口:十岁以下小儿收惊符。指数之年:儿童九岁。九龄:为9岁。黄口:十岁以下。指数之年:儿童九岁。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2、初度:周岁。战国,屈原《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释义:尊敬的先祖啊,仔细揣度我刚刚下凡的时辰和啼声,通过占卜赐给了我相应的美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4、孺子:儿童。西汉,司马迁《史记》:“孺子可教矣。”,释义: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授给他。
5、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6、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垂髫:髫,古时小孩下垂的头发,于是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始龀:龀,儿童换牙,...
古人对幼年的儿童的代称是: 总角:幼年泛称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称“总角” 根据: 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 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
1.古代人称未满周岁的儿童为“襁褓”,2-3岁为“孩提”,童年儿童为“总角”、“垂髫”,男孩8岁为“龄年”、10岁以下为“黄口”10岁女孩为“髻年”。 2.汉语词汇,qiǎngbǎo,亦写作“襁緥”、...
“人生十年曰幼,学”,十岁,古语称之为外傅之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关键的一年,也是孩子开始树立自己的道德观、家庭观、团队观以及学习观的时候。所以男子长到十岁叫做幼,这时候该出外上学了 。
古代真正能称上神童的人其实也不少,比如:项橐,曹冲,甘罗,张居正,杨炯,曾熙,白居易,骆宾王,元嘉,司马光,孔融,他们都称得上是神童了。 当然,这些人有些英年早逝,有些大未必佳,有些从小到大都是非常出...
古代未满周岁的儿童:襁褓,2-3岁:孩提,童年:总角、垂髫,8-10:黄口。 补充说明: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
古代人未满周岁的儿童――襁褓 2-3岁――孩提 童年——总角,垂髫 8岁(男)——龄年 10岁以下――黄口 10岁(女)——髻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14岁(女)――豆蔻年华 13—15岁...小孩收惊最快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