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者官网]2017年社会工作者《中级社工实务》核心考点儿童的含义.2017年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工作实务考点.学易网中级社会工作师课程免费试听,网上课程学习请电话咨询!
中级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师)考试科目设有:《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三科。学易网为帮助考生顺利通过社会工作者考试,特别收集整理了《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第三章 儿童社会工作核心考点,希望帮助考生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师]考试资讯可关注网校社会工作者频道[点击进入]或点击网校在线客服咨询!
童年是每一个人生命的起点,儿童是每一个社会的未来。童年的健康成长是成就一个快 乐、健康并且积极向上儿童群体的前提,这样的儿童群体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才能让社会的发展得以延续小儿收惊符,让人类的文明得以传承。本章介绍的儿童社会工作,就是为了促进儿童的 健康成长和权益保障而形成的一个专门的社会工作分支领域。
儿童是一个身心处于快速发展状态的脆弱个体小儿 定义,儿童社会工作者需要充分了解这种由脆弱相伴随的成长过程,综合运用专业的价值理念、科学知识和方法,改善或者消除儿童的脆 弱性,才能为儿童顺利成长提供有效保障。
儿童社会工作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为依据,以年龄为界定指标,将儿童界定为所有未满18周岁的自然人。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未成年人界定为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与《儿童权利公约》对儿童的界定一致。因此,在我国社会工作实务中,“儿童”与“未成 年人”同义,可以互换使用。
上述定义从年龄的角度,突出强调了“儿童”是一个人生命的起始阶段,是与成人相对 应的群体,是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载体。
“儿童”一词自有人类以来就有,用来指与成人不同的人类群体。但是这个词的内涵却 经历了从模糊到清晰的漫长发展过程。
从群体的角度,法国的社会史学家菲利普?阿里耶斯通过对大量的绘画作品、私人日记、传记、家书等史料的研究发现,12世纪以前,几乎没有任何有关儿童的绘画或者其他记载, 儿童似乎是一个不存在的群体;直到12世纪后,圣婴基督开始出现在各种绘画作品中,但其形象不论从衣着打扮,还是身材比例以及面部表情,都与成人类似,是缩小版的成人;直 到文艺复兴之后,儿童在绘画作品中的形象才有了其独特的年龄特征和面部表情;1516 世纪的史料显示,儿童开始有了区别于成人的服装;再往后,19世纪出现了儿童专用的艺术作品、服装、药品、玩具、儿童读物等,儿童群体与成人群体的区别越来越大,表现方式 也越来越多。
从个体的角度,18世纪以前,人们普遍采用成人的标准看待儿童,对儿童成长为成人之前是什么样子、与成人究竟有怎样的区别这样的问题并没有给予特别的关注。著名的法国启蒙教育家卢梭就曾在其著作中批评当时的儿童教育违反儿童天性。不论是儿童教育,还是 儿童心理学,或是儿科医学,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发展成熟的。儿童定义为几岁小儿夜哭收惊符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