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四种常见疾病是重点,尤其是腹泻,答题极有可能考腹泻的诊断及补液(注意一般为重度脱水,着重掌握前24小时的补液情况,不要忽视可能存在的代酸)。另外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也是一个大重点。肺炎可能多在选择填空。第二章填空选择较多,大家好好看看书。
2.小儿年龄分期:胎儿期是从受精卵形成到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开始至28天前(实际包括在婴儿期内)。婴儿期自出生到一周岁之前。幼儿期自一岁至满3周岁之前(体格生长发育减缓而智力发育迅速)。学龄前期:3岁~6 ·7岁入学前(智力发育更速)。学龄期小学开始(6·7)至青春期(除生殖系统外各系统已发育近成人)。青春期一般从10~20.女孩开始和结束都比男孩早2岁左右,体格发育再次加速,生殖系统也趋于成熟。
围产期医学:是研究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1周的胎儿与新生儿的临床学科,是界于儿科学和产科学间的交叉学科。
4.儿童时期机体的基本特点:①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非常大②对疾病造成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③自身防护能力较弱
5.头围测量方法:眉弓上缘最突出处,经枕骨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头围测量在2岁内最有价值。前囟1.5~2CM,18月以前关闭。后囟0.5CM,1~2月关闭。
6.头,胸围的增长在生长曲线上的交叉时间与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有关,时间延迟说明生长发育较差。
8、(名)骨龄bone age:用X线检查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将其标准化,即为骨龄。意义:骨龄落后:生长激素缺乏症、甲低、肾小管酸中毒等。
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3~4日达最低点(3%~9%),7~10日恢复。如超过10%或第10天未恢复则为病理状态
13、人一生有乳牙(20个)、恒牙(28~32个),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3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大多于3岁前出齐(课件及题库为2.5岁出齐)。6岁左右萌出第一颗恒牙。
前囟:额骨与顶骨交界处形成的菱形间隙。出生时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六月龄左右逐渐骨化而变小,最迟于2岁闭合。
骨缝: 约3-4月闭合,最晚不超过6月。 骨缝、后囟、前囟闭合时间为:3(月)、6(周)、18(月)。
脊柱 反映椎骨的发育。生后1岁增长比下肢快,且出现三个弯曲:出生时无弯曲,仅轻微后凸。3个月抬头出现颈前曲,6个月会坐出现胸椎后凸,12个月立行出现腰椎前突。6-7岁韧带发育后弯曲被固定,故在此之前脊柱易变形。
骨化中心(10个):通过X线检查可判断其发育情况。头、钩、下桡骨骺、三角骨、月骨、大小多角骨、舟状骨、下尺骨骺、豆状骨,10岁出齐。
2、营养素分为能量、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微量营养素(矿物质、维生素)、其他膳食成分(膳食纤维、水)
3、母乳喂养:是自人类以来就存在的一种天然喂养方式,指4~6个月内婴儿完全用母乳喂养而不加任何辅食,称为纯母乳喂养。
六月后颅骨软化消失,额骨和顶骨中心增厚,7~8月呈方盒样;肋骨有佝偻病串珠(7~10最明显);手足镯;一岁胸骨和邻近软骨向前突,呈鸡胸样畸形。重者可有肋膈沟或赫氏沟。O X K下肢畸形
(1)面神经征:用指尖或叩诊锤叩颧弓与口角间的面颊部,出现眼睑及口角抽动为阳性。正常新生儿可出现假阳性。
(3)陶瑟征: 用血压计袖带包裹上臂,打气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5分钟内该手出现痉挛状为阳性。
1.体重低下:儿童的年龄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正常变异范围。反映过去和(或)现在有慢性和(或)急性营养不良
2.生长迟缓:儿童的年龄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正常变异范围。反映过去或长期慢性营养不良
每日应给8%糖牛奶550ml,分5次喂,每次喂110ml,另给水200ml,在两次喂奶之间40-50ml/次
掌握:1、新生儿的定义和分类(重点);2、新生儿窒息的定义、Apgar评分和复苏(重点、难点);3、新生儿黄疸的定义;3、区分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4、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临床判断(重点)。
三.适中温度(neutral temperature)又称中性温度,指机体维持正常体温所需的代谢和耗氧量最低时的最适环境温度。在这一环境温度下,机体耗氧量、代谢率最低,散热量最少,而又能保持正常体温。中性温度随胎龄而不同。
(一)生理性黄疸:生后第2-3d出现黄疸,4-6d最明显;足月儿在生后10-14d消失;早产儿可延迟至生后21d才消退.在此期间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缺氧是发病的核心,其中围生期窒息是最主要的病因。此外,出生后肺部疾病、心脏病变及严重失血或贫血等也可引起。
一般特点:因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起的呼吸窘迫症;主要发生在早产儿;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病理以出现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又名肺透明膜病(HMD)
临床表现:呼吸窘迫:1呼吸急促,RR60bpm2三凹征3 鼻扇4 呻吟5发绀6 呼吸暂停
新生儿红胆素代谢的特点(填):a胆红素生成较多;b转运胆红素能力不足;c肝功能不足;d肠肝循环增加
生理性黄疸:生后2-3天总胆红素足月儿<221,早产儿<257病理性黄疸:生后24h或36h内,或于生后1周或数周出现。总胆红素足月儿<221,早产儿>257
临床特点1、黄疸:出现早(Rh24小时内,ABO2~3天),程度重(18-20mg/dl)2、贫血:RH重者心衰;可有后期贫血3、Rh肝脾肿大,ABO不明显
临床特点(1)发生在纯母乳喂养儿(2)黄疸出现: 早发型 3-4天 , 晚发型 6-8天(3)缺乏特殊诊断方法 (4)停喂母乳后,黄疸可消退(5)预后良好
5、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可导致严重的智能发育障碍
风湿热Rheumatic fever是常见的风湿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脏炎、游走性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和皮下小结,可反复发作。
病原体:A组b型深血性链球菌感染 病变主要侵及:心脏和关节。其次为脑、皮肤、浆腊及血管 心瓣膜病受累:二尖瓣为主。主动脉瓣次之。 主要病理改变:全身结缔组织的非化脓性炎症。 表现: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关节炎;舞蹈病;皮下结节――风湿活动的显著标志。环形红斑。
治疗:以关节炎或发热为主:阿司匹林有中度至重度心脏炎:肾上腺皮质激素预防复发:首选长效青霉素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恢复期:出疹3~4天后全身症状好转,皮疹按出疹先后顺序消退,伴有糠麸样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一般7~10天痊愈
并发症:肺炎,喉、气管、支气管炎,心肌炎,麻疹脑炎及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结核病恶化,营养障碍与维生素A缺乏症
②抗休克治疗:扩容纠酸、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强心剂、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抗脑水肿治疗、防治DIC、RDS和维护重要器官功能
1、概念:多病原、多因素、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2岁以下多见、1岁以内占50%,严重者合并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急性2周;迁延性 2周~2月;慢性 2月
多发于夏季;各年龄期起病缓慢,部分迁延;病初不发热,少有呕吐;大便:较多粘液,腥臭味;大便培养。
5公斤小儿,近2天呕吐、腹泻频繁,大便有粘液,一夜未解小便,精神差,昏睡。请问诊断及鉴别,如何处理?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柯萨奇A组V ;高热、厌食、呕吐;咽疱疹 、溃疡;病程1周左右咽结合膜热(Pharyngo-Conjuctival fever):腺V 3、7型;发热、咽炎、结膜炎颈及耳后淋巴结大;病程1~2周
四、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儿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多见于1~6个月的小婴儿,以踹憋,三凹征和气促为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初起:低热、卡他、消化紊乱、咳嗽;继则喘息发作(24h)轻症:低热、精神食欲好、气促、喘息轻、鼻扇无发绀,听诊哮鸣音、呼气长,病程短
重症:体温不一、烦躁嗜睡、气促、喘息重、鼻扇、三凹、发绀、哮鸣音伴中小湿啰音、肝肿、心衰、脱水、呼酸(呼衰)、脑病、肠麻痹
定义:是一种慢性的气道炎症,由许多细胞(肥大细胞、嗜酸细胞、T 淋巴细胞)起作用导致气道炎症,引起易感者广泛的气道狭窄和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可以导致气道高反应。
机械呼吸的指征:持续严重的呼吸困难;呼吸音减低到几乎听不到呼吸音及哮鸣音;因过度通气和呼吸肌疲劳而使胸廓运动受限;意识障碍,烦躁或抑制,甚至昏迷;吸入40%氧发绀无改善;PaCO2≥65mmHg
重症肺炎:患儿除有呼吸系统的临床表现外,其他系统也受累,出现其他系统表现,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甚至危及生命。
循环系统---中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表现:呼吸突然加快大于60次/分;心率突然大于180次/分;突然极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苍白或发灰指趾甲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以上三项不能用发热,肺炎和其他合并症解释。心音低盾,奔马律,颈静脉怒张;肝脏迅速增大;少尿或无尿;)
差异性青紫: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液连续性左向右分流,由于长期大量血流向肺循环的冲击,形成肺动脉高压,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时,左向右分流明显减少或停止,产生肺动脉血流逆向分流入降主动脉,患儿出现差异性发绀,左上肢有轻度紫青,右上肢正常,下半身青紫,呈现双下肢重于双上肢,左上肢重于右上肢,即差异性紫绀(Differential cyanosis)。
蹲踞:一种特殊的强迫体位,多见于先心法洛四联症的患儿。表现为患儿行走或游戏时候,出现双腿屈曲、蹲下片刻的特殊体位,后又恢复正常行走,蹲踞反复出现。
婴幼儿:呼吸快速、表浅、频率可达50~100次/分,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烦躁多汗,哭声低弱,肺部可闻及干罗音或哮鸣音。
1、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 ):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症。 临表: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明显水肿
2、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AGN ): 指一组病因不一,临场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以血尿为主,伴不同程度蛋白尿,可有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等特点的肾小球疾病。
2、缺铁性贫血(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的贫血症。病因:1)先天性储铁不足:2)铁摄入不足:3)生长发育过快:4)吸收减少或丢失过多:
临床表现:贫血的表现1)一般表现:神经、精神的改变皮肤、毛发改变2)髓外造血表现3)其他表现:消化功能:食欲减低,异食癖机体免疫功能减退小儿收惊符。心血管系统异常:心脏扩大、心脏杂音,甚至心功能不全等。
一、化脓性脑膜炎1、病原体:肺炎球菌最多见,新生儿以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为主;婴幼儿以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多见,年长儿以金葡菌多见。
2、临床表现:感染中毒证、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新生儿期:感染中毒症状重而脑膜刺激症状轻。2岁以内:症状趋于典型;2岁以上:头痛、关节痛及肌肉酸痛,脑膜刺激征
病菌:肺炎双球菌:多妇于1岁以内,冬春多见;流感杆菌:多见于3个月至3岁;葡萄球菌:各年龄组均可发生,无明显季节性;大肠杆菌:多见于新生儿。
5、治疗:(1)抗生素应早期足量联合用药。青霉素;肺炎双球菌:青霉素+氯霉素;流感杆菌:氨苄青霉素或氯霉素;大肠杆菌: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金葡菌:半合成类青霉素(2)颅内压高:肾上腺皮质激素;脱水剂
结核性脑膜炎:病史上患儿消瘦,精神萎靡,低热,盗汗,患儿出现嗜睡状态,后转至昏迷。肺部检查可有肺结核的表现。脑脊液检查外观为毛玻璃样,细胞数为50-500X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量增加,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同时减少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改变。
二、惊厥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突发的不自主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多是由于神经细胞异常或过度放电所致--如癫痫,也可因末梢神经肌肉兴奋域值降低而发生的惊厥--如低钙惊厥,它是儿科常见的急症。
病因:热性癫痫样发作 (与感染有关) 1. 颅内感染;2. 颅外感染,非热性癫痫样发作(与感染无关)1. 颅内疾病,2. 颅外疾病
临床表现:小儿惊厥典型表现为意识丧失、双眼凝视、上翻或斜视,全身肌肉呈阵挛性或强直性抽动,由喉肌痉挛而导致呼吸不畅出现紫绀,小婴儿尤其是新生儿其惊厥表现不典型,全身肌肉抽动少见,而多以一侧肢体抖动或强直、双眼凝视、眨眼和挤眉弄眼、口角歪斜、下颌抖动或阵发性屏气发作等。
1、散发性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不发育、发育不全或异位;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TSH、TRH缺乏;甲状腺靶器官反应低下;母亲因素(存在抗TSH受体抗体)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