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以鉴别古董为主线的悬疑探秘剧,剧中各种鉴宝的“知识点”以及“局中局”的设定,吸引了不少古董爱好者。
这枚钱币,是南唐开国皇帝李弁时期,在国号为“大齐”时所铸造,后来国号改为唐,这种钱币便不复存在。由于其铸量少又精,目前仅发现2枚,可以说是十分珍贵。
其实,除了这种在市面上正常流通的货币之外,自秦汉以来,还流行一种外形与流通货币相似、但没有实际价值的钱币,常被古人用做赏玩、馈赠、祈福之用。
当时,民间流行一种叫做厌胜法的巫术,能够通过铸有图案、文字、咒语等厌胜之物去制服人物鬼怪,从而达到驱邪避病、祈求吉祥的效果。
古人认为,钱币代表天地之道,圆形方孔代表天圆地方,可以通神役鬼,有逢凶化吉的魔力,所以便将这一厌胜之物,制作成钱币的形状。
在宋元以前,压胜钱最为常见的样式是以文字为主;宋元以后,压胜钱的图案、样式更为丰富,出现了具有不同功能的厌胜钱。
有驱邪避凶的“符咒钱”、“五雷钱”;有祈求吉祥平安的“撒帐钱”、“祝寿钱”、“商贾佩戴钱”;有用于玩乐的“马钱”、棋钱、“谜语钱”、“无文钱”等等,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古人做不出来的。
符咒钱属于祈禳用钱,是清代道士用来施法以降妖镇鬼驱邪的法器。经道士开光后的钱币,被百姓请回挂于家中镇宅或随身携带保平安。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古人无法控制自然力量,常常会遭受天灾、疾病等灾难,所以,人们信奉鬼神之说,幻想以献祭、巫术等方法来影响主宰自然界的神灵。
从正面上看,两侧为符文。中间铸有咒语:“雷霆雷霆,杀鬼斩妖降精小儿是指什么年龄段,斩妖辟邪,永保神清,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古人认为,雷公是一位惩恶扬善的神,而山鬼,即山神,因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到正神之列,被称为山鬼,能够驱走厄运,震慑鬼怪。
除了山鬼花钱外,还有铸有“天后镇压”、“杀鬼斩妖”、“此符压怪”、“天圆地方”等字样的符咒钱以及铸有“张天师”、“钟馗捉鬼”、“五毒”等图案的符咒钱。
此外,古人还会在被褥之下,放上几枚铸有“龙凤呈祥”、“天地交泰”、“连生贵子”、“ 双凤牡丹 鸾凤和鸣”等字样的花钱,祝愿新人生活美满、求得子孙万代。
指的是,送子娘娘送来的孩子,如麒麟一样高贵,如老虎一样勇猛,如小象一样吉祥,如狮子一样强壮,日后必定能成大器,可以光宗耀祖。
到了今天,撒帐钱已经慢慢的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它所隐含的吉祥寓意却从未改变,成为了人们馈赠亲友的礼品之一。
北宋神通汪洙在《神童诗·四喜》中曾写道:“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在古代,赶考之人为了能够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常常会随身携带铸有“连中三元 福如东海”、“五子登科”、“三元及第,四喜临门”等字样的花钱。
下面这枚读书赶考花钱,正面铸有“ 状元及第 一品当朝”八个字,寓意:考取殿试第一名,成为当朝的一品大官。
背面铸有:右边是一只水鸟鹭鸶;左边一只喜鹊落在一枝梅花树梢上,树旁一颗盛开的牡丹花;下方在一块山石旁有一丛菊花迎风怒放。
背面的图案与正面的文字相互映衬,从而表达出光宗耀祖、富贵满堂的喜悦,并愿像山石一样千年永固,世袭长久。
铸有“招财进宝 黄金万两”、“一本万利 顺丰大吉”、“堆金积玉 太平富贵”等字样的花钱,被称为:商贾佩戴钱,是做生意之人随身佩戴之物。(放到现代,应该是人人都需要吧)
我国从南到北一直都有舞狮的习俗,狮子在古代更被看做是祥瑞之兽、富贵之兽,如果能够将狮子引进门,必定会招财进宝、人财两旺。
除了在花钱的背面铸狮子之外,还有铸龙、聚宝盆、财神、招财童子等图案的,古人以此来寄托自己对于财富的渴望和对生意兴隆的祈盼。
中国的传统习俗认为,人在本命之年便会多灾多难,只有向神祈求解除灾祸,才能化险为夷,所以,这类钱币又被称为“命钱”。
通常情况下,小孩子刚出生时会佩戴一枚生肖钱,以保平安无事;成年人到了本命年之际,也会取一枚属相相同的花钱佩戴在身上,祈求本命年能够健康平安。
生肖钱的样式较为繁多,最常见的便是本命生肖的图案,除此之外,还有铸八卦图、“本命元神”以及各种传说故事。
相传,在吴国有一位侯官人,名叫董奉。曾隐居庐山,为人治病,分文不取,但邀重病治愈者,在其住处种五颗杏树,轻者种一颗。
数年后,他的住处周围已有十多万颗。于是他在住的地方修筑粮仓,并粘贴告示:“每逢杏熟之时,任人用谷一器易杏满同一器”小儿收惊符。
但是,总有人置谷少而取杏多,这时,董奉的老虎便会出来,吓跑取杏者,取杏之人慌乱中,掉落的杏数正是多拿之数。
版权声明:本文为 “小儿收惊网,小儿辟邪小儿化煞宝宝平安符小化化病小儿夜啼符小儿聪慧符”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